首页 >> 铸钢闸阀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进不了城市回不了农村0滚子链

文章来源:宇丽五金网  |  2022-09-10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进不了城市回不了农村

锐评|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现实

编者按:早在很多年前,作者就一直在做一份关于农民工的调研,走访了在珠三角等地几千名的农民工,当时在学术上被称之为外来务工人群的人。多年过去了,这群在官方统计数据中多达2.8亿的人群,现在到底又如何了?今天来听听我们的专栏作家江瀚讲述一个他观察到的故事:一个进不了的城市,一个回不去的农村。

进不了的城市

1、由外来者构建的中国城市

川普当选了美国的总统,引发了加州的抗议,当别人都在围观这场国际闹剧的时候,笔者却看到了一个数据,加州拥有着全美最多的1050万外来移民,有报道称外来移民正在成为加州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同样,在中国,外来的人口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一是农民工带来的经济腾飞。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究其根源有一个重要因素:人。在《资本论》中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就专门论述过只有人(劳动力)才是唯一创造财富的源泉。在改革开放之初一穷二白的时候,中国的广大东南沿海地区,要资本没有资本,有人口也没有人口,但是凭借着最先的投资,将周围的人吸引到城市打工,城市周围的人转移完了,再吸引周围省市,乃至中西部的人口,就是这源源不断的人涌入东南沿海,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经济学上称之为“第一人口红利”。

中国企业凭借着低价劳动力的优势,将生产的产品成本降至很低,低廉的产品价格形成了国际的竞争优势,乃至奠定了中国制造“世界工厂”的基础。之后,也正是这些被称之为农民工的人,在工业发展的同时,开始了城市建设的步伐,无论是深圳速度,还是浙江奇迹都富含着这些人辛勤的汗水,可以说是他们建设起了真正的城市,他们构成了都市蓝领的主体。

二是大学生带来的城市完善。如果说人数多达2.8亿的农民工是中国制造、城市建设的基础的话,城市的完善则来源于第二类人,他们的名字是:大学生。自从恢复高考以来,一代又一代的大学生通过高考这座独木桥,从农村考进了城市,从三四线城市考进了一线,相比于人数稀少的本地人口,无论哪个一二线城市都是由大量的非本地人所构成的,而这些拥有着知识,拥有着创造力的大学生们,成为了城市发展的第二道动力,经济学上称之为“第二人口红利”。这些大学生从自己所在的高校毕业之后,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所掌握的技能不断的改造着城市,通过设计、管理不断地推动者城市的发展,他们构成了所谓城市中产的中坚力量,他们是城市政府、事业单位、企业单位等等部门的主要组成人群,他们构成了都市白领的主体。

无论是农民工,还是大学生,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称谓:城市外来者,可以说过去的三十多年正是这些城市外来者一起奠定起了中国各大城市的辉煌。

2、财富的悲哀

在经济学的意义上,一个人要从农村来到城市,或者从三四线城市到一二线城市,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你人过来就行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在高铁发达的今天,只要一张高铁票就能够轻而易举的实现这个目标。然而,真正的进城意味着你在地理上由农村到了城市,从不发达地区到了发达地区,但你还要在这里留下来,在这里生活下去,成为这里的常住人口,甚至成为这里的固定居民,只有这样的才能真正称之为进城了。

从前,对于老一辈人来说,进城相对而言并不困难,只要你能在城市找到一份工作,能够养活自己,能够有地方住,那么等过几年之后也就实现了进城了。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对于当前的年轻人而言,进城变得非常艰难。在这里强调一下,笔者并不是故意以财富来推崇拜金主义,而是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角度来考量,在市场经济的情况下,只有拥有了一定的财富水平,才能够实现自我的生存与发展,即“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意思。我们还是从人群来看:

一是打工者的悲哀:难以融入。早在笔者调研各地农民工的时候,笔者就发现对于农民工而言最大的问题是根本融不进城市。表面上,农民工与城市市民生存在同样的蓝天下,但是由于工作条件的限制,由于财富积累的困难,农民工始终处于城市的最边缘地区,他们往往难以融入到日常市民的生活当中去,由于工作辛劳,工资低下,大批的农民工就像是一个城市的寄居者,他们居住于城市,却享受不到城市的基础设施和环境,受到财富的限制,他们很难在城市中购买自己的居所,也几乎不可能融入城市的文化。他们多以同乡的形式结成一些小团体,这些小团体有着共同的语言,共同的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是与城市的生活方式格格不入,他们在城市中赚了钱,可能回乡建房,娶妻生子会更多一些,受到各种歧视性措施的限制,他们连自己都不认同自己的城市生活,难以融入成为了都市蓝领们最大的问题。

二是大学生的痛苦:生存不易。相比于都市蓝领的难以融入,大学毕业生们在文化上相对更容易接受城市,由于良好的教育让他们拥有着更强的生存技能,也有着更强的市场竞争力,所以老一辈的大学生都成为了其所在城市的新居民,即经常说的新北京人、新上海人等。但是,从近些年开始,每一年都是史上最难毕业季,想要就业的学生们,以及刚刚毕业几年的新人们,却不得不面临着极度煎熬的生存压力,由于日益高涨的城市生存成本,让他们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居高不下的不动产价格,让他们不得不搬的越来越远,每天清晨天不亮就要赶几个小时的地铁上下班,辛辛苦苦一年的收入可能连买个洗手间都有些困难,衣食住行哪个方面的成本都是那么高,所以最近在年轻白领中流行着一个词:逃离。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得不接受一个现实,就是自己通过劳动积累财富的速度可能远远赶不上自己生存的压力,无论你是打工的人,还是办公室里的白领,想要进城都是那么艰难。

农村回不去

为什么城市进不了,农村回不去了。在中国的即使用现状的城镇化数据来计算,中国依然有一半以上的人口留在农村,一直以来我们的宣传口径都是中国的八亿农民在中国经济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虽然如此,但是农村真的像我们说的那样吗?笔者的老家也在农村,每年逢年过节,都会回老家看看,但是,除了过年过节这样的特殊情况,农村的衰败让人触目惊心,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多数的年轻人或者壮年人都会选择离开农村,留在农村的老的老,小的小,就是这些人在支撑起农村农业的生产,但是农忙时节找不到人的情况还是时有发生,农村的衰落似乎已经无法挽回了。

1、脆弱的农村经济

一直以来,农村留给大多数人的都是一个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状态,笔者儿时也曾经有过农村的生活经历,每天清晨由鸡鸣鹅唤之声苏醒,喂猪放鹅,插秧耕地,鸡犬之声相闻,每到中午或者傍晚,袅袅的炊烟伴随着柴火的清香,热气腾腾的农家饭至今让人回味无穷,每到晚间一家人在晒场上聊天纳凉,看漫天繁星,观萤火虫飞舞。但是,现在再回老家,可能方圆几里的范围内都缺少人烟的影子,只剩下老人小孩留守在农场的土地上了。而且这个似乎还不是个例,农村的衰败似乎已经无法挽回了:

一是人口的快速流出。对于经济的发展而言,其决定性因素无外乎资本、科技、人口,而人口似乎是最重要的因素。以大学为例,梅贻琦先生曾经说过: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一个学校的核心是不是有高水平的教授、高素质的学生,至于豪华的校园,高大的教室,先进的科研设备都不是最核心的要素。

人口可以说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当人口集中于农村的时候就有着小农经济的繁荣,当人口向城市集中的时候自然也就有城市的发展。同样,城市为什么会优于农村,这是因为在城市由于人口的高度集中,大量的财富创造机会被聚集出来,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在城市即使乞讨都有人给钱。但是在农村从土地中刨食的人想要真正赚的收入实在是太难太难。由于这种财富赚取速度的极差,让大量的青壮年会选择外出,进入城市赚取,农民子女也都愿意留在城市工作。即使是部分所谓返乡创业的人群,除了少量的农业资本聚集者之外,大量的人基本上也都是处于在城市混不下去的人。由于人口的大量流出,甚至没有回流的趋势,农村经济的衰败正在成为不可避免的大概率事件。

二是农业发展的靠天收。相信只要了解农业的人都知道,农业生产具有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即使是依靠农业成为中国东山再起第一网红的褚时健,今年依然碰到了“褚橙”品质下降的现象,这就是农业大小年,靠天吃饭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农业的附加值不高,第一产业在中国GDP中的比值一直处于低水平徘徊。在中国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下,基本上所有人都是依靠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小农生产,这种生产几乎不可能达到规模经济效应,也就难以取得真正的收入,没有经济效益也就留不住人了。根据发改委的数据显示,最近几年中国小麦、水稻、大豆、玉米等四大主粮作物的平均亩均产值是1039元,这还是没有扣除成本的产值,扣除亩均投入成本357元,基本上每亩地的收入也就在682元左右,但是不要忘了,农民自己的耕种,自己的人工也是要成本的,这些都没有算在内。

三是农业生产的成本越来越高。长期以来中国农产品的价格并没有长足的上涨,除了少数宣称为有机生产的农产品之外,大部分的农产品的价格都是多年上涨并不明显,即使是高价位的猪肉、大蒜等等产品,大部分的收购价也是极低的,只是在流通过程中加价明显,一直以来农民的种地收入人均只有两千元左右,农民种地收入的总收入占比不足四分之一,这也导致了大部分农民对于种地或者纯粹农业而言兴趣缺缺。再加上随着农业化肥、农药的使用不断加剧,农业似乎形成了恶性循环,需要往土地中投入的化肥、农药越来越多,农产品的生产成本越来越高,自然让农民的种地收入进一步下降。

上述三个原因的共同作用,让农村经济正在变得越来越脆弱,越来越衰微,并且这个趋势似乎无解。

2、回不去的农村

除了纯粹的农村经济问题之外,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正在出现,这就是农民工的问题,早期的农民工我一直称之为候鸟型农民工,因为他们多数还是农民出身,有着自己的农业生产技能。他们在农闲的时候外出打工,在农忙的时候回乡务农,就像候鸟一样反复迁徙,这种农民工是候鸟式的农民工。

但是,最新的问题却是,第一代农民工,或者老一代农民工还掌握着农业的技能,如果城市出现大规模的下岗潮,他们也都还可以回家务农,虽然难以致富,但是不会被饿死。然而,新一代80后、90后农民工虽然从小可能出生在农村,但自己可能从来没有进行过农业劳动,农业技能对于他们而言早就是一项陌生的技能。

所以,随着老一代的农民工老去,新一代的农民工就会陷入这样的窘境:早已习惯了城市的生活方式的他们,无法再面对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存模式,更缺乏农业的技能,农村的生活能力,再加上上述农业的生产方式固有的问题,农村对于他们而言可能只会成为一个节假日的驿站,变成完全回不去的农村了。

不管我们是否在心中愿意接受这样的事实,回不去农村,田园牧歌的生活可能仅仅存在于我们的记忆深处了。

上一篇:周其仁谈深化改革:危机感不足没切肤之痛下一篇:第一批行业协会商会脱钩试点已基本完成

北京专治白内障医院

四川成都治疗男科哪家好

贵阳银屑病哪家最好

中山治疗男性不育医院

上海性病医院哪个专家好